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
谚云: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陈氏太极拳对周身各个部位,都有严格要求。
(一)头颈部
陈鑫在《太极拳图说》中说:“头为六阳之首,周身之主,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。”《拳论》规定:“百会穴领其全身,自始至终顶劲决不可失。”还有“虚灵顶劲”。“提顶”、“吊顶”、“头顶悬”等说法。所以用领、提、虚、灵等字来描绘头颈部位,主要是怕中气过于上冲,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僵直,失掉头部的灵活性,导致全身的僵滞。
从力学来讲,头处在人体上下垂直线上;从生理学来讲,头部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。如果练拳时头部东倒西歪,势必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,不但失去动作姿势的优美,也影响精神的集中。《拳论》说:“腰脊为第一主宰,喉头为第二主宰。”练拳时,头颈部要领掌握得好,才能使精神集中,一摺一势,举手投足,受着意识的指导,动作起来,才能使周身灵活。否则就显得精神涣散,动作失去完整和协调。就象陈鑫指出的:“一失顶劲,四肢若无所附丽,且无精神。故必领起,以为周身纲领。”
具体要求是:头部要保持正直,颈部肌肉要保持松弛状态,使头部有悬起的感觉。注意不要勉强和呆板,避免前俯后仰东倒西歪。身体移动和旋转时,头颈部与身躯四肢要上下一致,两目要平视延远。运行中,某手为主,眼神注于该手的中指端。下颚要微向内收,牙齿和口唇要微合。舌尖抵住上腭,以加强唾液分泌。耳听身后,兼顾左右。总之,处处要自然轻松,不可有丝毫急躁的情绪。
(二)躯干部
躯干部指的是人体的胸背、腰脊、腹部和臀部。这些部位是人体内脏所在和内脏的保护性支架,在健身、防身和技击等方面,都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1·胸背:陈氏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是要含、要虚、要松。陈鑫说:“胸要含住劲,又要虚。”“胸间松开,胸一松,全体舒畅。”胸部含虚和胸间松开,可以自然形成腹式呼吸,使呼吸深长舒畅。从技击意义上讲,“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”。胸部虚含,锁骨和肋骨松沉,可以使上肢虚灵和身体重心向下降,于此大有助益。
陈氏太极拳对背部的要求是:要舒展松沉,“用中气贯注”。人体背部呈微弧形,有脊椎骨上下连接,是脊髓神经所在部位。按照经络学说,背部是督脉的通道,督脉则属阳脉之海。练拳时,背部肌肉要注意舒展和向下松沉,要根据脊惟生理状态,随屈就伸,保持脊背的相对端正,以利于气血的通畅,做到“牵动往来气贴背”,便于及时使“力由脊发”。有的学派对背部提出了“拨背”的要求,我认为用这个“拨”字,容易使人产生误解。就字义讲,“拔”是向上提拨的意思。人体脊背部不论是上拨或前屈,都会使背阔肌和胁阿肌拉紧前伸,迫使胸部向内吞缩,两肩而扣,形成弓背耸肩的错误姿势,既影响和破坏身法的优美,又使胸腔受到一定压迫,妨碍呼吸的顺畅。
2.腰脊:人在日常生活中,行走坐卧,要保持正确的姿势,腰脊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,腰脊的作用更为重要。有“腰脊为笫一主宰”的说法。陈氏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:腰劲向下塌。就是腰部椎弓要按生理特性,略向内收下沉,问下塌住劲,腰是上下体转动的枢纽。在含胸的情况下,向下塌住劲,能够使心气下降,下盘稳固。同时,还要注意两肋微内收,即拳论中的“束肋”。但是腰劲下塌不可用力太过,在陈濡的论著中,一方面说“腰劲贵下去,贵坚实”,另一方面说“腰中要虚,一虚则上下皆灵”。他说:“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,不可软,亦不可硬,折其中方得。”如果腰部过于用力、会使腰大肌收缩,影响上下体转动的灵活性。
在塌腰的同时,还要注意使腰脊直竖,就是所谓“直腰”。 成年人的脊柱由24块椎骨、l块骶骨和一块尾骨借软骨、韧带及关节紧密连结而成,由于直立的影响,从侧面看,有颈弯、胸弯、腰弯和骶弯四个生理弯曲。其中腰椎是向前弯曲的。又因为椎骨之间,有关节软骨和关节韧带相连接,活动性强,伸缩性大,容易受基它部位的肌肉牵引,而出现俯仰歪斜的现象。做好直腰,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腰弯的前曲度;避免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。影响脊椎的正常生理状态,维持立身中正 使腰脊更好地起到“车轴”的作用。拳论说:“心为令,气为旗,腰为矗 (古代军队里的大旗),这里指的就是腰脊要象旗杆那样直竖着。需要说明的是,在练习过程中,腰椎以上的胸椎部分,根据动作的需要,有时虽然有些轻微的伸缩,但不可随意摇摆,要汪意曲中求直。
3·腹部:陈氏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是要“合”。陈鑫说:“中间胸腹,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、气海、石门、关元如磬折 如鞠躬形,是谓含住胸,是为合住劲,要虚。”又说:“胸腹宽宏广大,向前合住,中气贯注。”部是丹田所在的地方,丹田是中气归宿的场所。练习太极拳时,周身之劲,往外发者 皆起于丹田。腹肋的左有气冲向维道穴、<
|